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教育教学 > 教学教研
索引号: 12371000MB2820600X/2024-00457 内容分类: 教学教研
发布机构: 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公开日期: 2024-05-26

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4年度教学计划

文章来源: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时间: 2024-06-21 21:33
点击次数:



本学期,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职业教育法为导向,紧紧围绕“双高”建设任务,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教学管理、强化专业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完善教学制度,规范教学行为

(一)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依据威海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威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的通知》(威教职字〔2023〕8号)要求,教务处牵头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例会制度、教师业务考核制度、教材管理制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听评课制度、公开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在征求意见后提交教学指导委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后报学校党委审批和报市教育局备案。

(二)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常规

1.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水平。继续加强和完善对教学常规的检查力度,对任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作业、听课、教研和上课等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突出重点和特色,细化教学检查内容,进一步巩固教学中心地位。

2.加强实训教学管理确保实训安全。制定实训教学场所安全应急预案,开展学校—教学部-教师”三级实训安全教育培训。实训管理干事要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实训室固定资产台账、及时记录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要做好实训耗材的出库入库记录,做好每月耗材盘点,做到账目清晰,试行实训室记录情况钉钉填报,实训教师应制定学期实训计划、实训任务书等教学文件,实训中要指导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要做好设备使用管理和实训室使用记录,确保实训室安全。教务处不定期对实训室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公示。

二、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内涵建设

(一)聚焦区域产业发展,优化调整专业布局

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指导意见》

(鲁教职发〔2023〕1号)文件精神,本学期,学校将对24个专业进行专业论证,聚焦服务威海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切实调减和撤销办学条件弱、水平差、就业率特别是对口就业率低和供过于求的专业,主动增设新兴紧缺产业相关专业本学期末要完成所有专业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任务,并进行印刷。

(二)依托高水平学校建设,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

依托高水平学校2024年建设任务和资金投入计划对标高水平特色专业建设任务,全力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凸显专业定位和特色,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发挥高水平特色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打造标志性成果

(三)开展专业发展水平考核,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威海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威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发展水平考核的通知》(威教职函〔2024〕6号)文件精神,学校将开展专业发展水平等级考核,考核结果可分为A、B、C、D四个档次。对评为C、D等次的实施专业预警,视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完成专业发展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建立常态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三、推进课程建设打造精品课程

(一)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加强思政课程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突出教学导向,鼓励思政教师以讲好用好教材为基础,认真做好教材转化工作,切实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健全思政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体观摩评教制、青年教师导师制等,营造集体教研的良好教学生态。鼓励思政教师在备课方式、教法思路等方面持续创新,优化思政课程内容,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做好第二批10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验收,同时启动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力争2024年再建1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三)做好在线课程建设,争创省市精品课程

积极做好《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西式面点制作》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申报工作启动2024年校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本学期计划建成8门在线精品课程,实现在智慧树平台上线运行,同时推荐参加2024年市级精品课程遴选并争取市级立项4-5门

(四)运用信息技术,持续完善教学资源库

建设高质量教学资源库,持续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试题库、资料库等课程基本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共享。本学期启动旅游、机器人、汽修和电商4个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同时做好8门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岗课赛证”融通 

(一)“岗课赛证”融通,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

构建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岗位能力为核心,融通“岗课赛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各专业对接相应产业的职业岗位群,以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吸收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校企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形成“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坚持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与1X证书融通,继续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工作,引入1+X证书培训。本学期,继续做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工作。1+X试点专业至少选取1门课程进行“岗课赛证”融通改革,探索育人新途径,形成教学改革案例。

(二)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人员、行业专家、高校教师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研讨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课程标准、完善实训项目,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推动实训教学改革,在实训教学中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突出对学生职业操守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法,将学生就业后的上岗培训和就业前的实训教学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优质人才。

、积极承办大赛,争创大赛佳绩 

 (一)精心筹划组织,做好国赛筹备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慧物流”(中职组)赛项将在我校举行。学校将本着节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认真策划、精密组织,做好比赛安排、赛事服务和人员接待等准备工作,确保大赛圆满成功。同时,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通知要求,积极做好我校参赛的准备工作

(二)完善竞赛机制,促进赛教融合

深入推进“学校-市-省-国家”四级技能大赛培育机制和竞赛体系,本学期将进一步完善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制定校级技能比赛实施方案,建立科学完善的选拔机制,重视学生梯队培养,扎实推进技能大赛培育长效机制。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理念,以大赛为引领,将技能大赛技术要求引入专业课程标准,打通课赛融通,实现赛教相长,持续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一)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按照“新入职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层级和“科研型、技能型和教学型”类别,制定青年教师分级分类培养实施方案,通过专题培训、名师引领、企业实践、教学比赛等各种形式,满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力争实现“一年合格,三年骨干,五年成名师、十年成专家”的培养目标。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开展2023年新入职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子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二)坚持以名师为引领,建设教学创新团队

加强省、市和校级名师与名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工作,通过名师示范课、公开课、交流课等活动,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展示有效教学方法,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在中期检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校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争取2024年申报省级创新团队1-2个。

(三)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科研能力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人员,各专业学科)通过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学术研讨、教学观摩、汇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围绕专业人才培养修订、课程标准、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等模块深入推进,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各教学部要提前谋划,认真落实,切实发挥好教研作用,力戒搞形式、走过场。继续执行听评课制度,各教学部认真组织公开课听评课活动,通过听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继续做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开展师德专题讲座,树立师德先进等活动,规范教师行为,打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开发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等。充分发挥国省)培的辐射带动作用,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国省)培,做好国省)培二次培训,搭建共享国省)培成果的交流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职提升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等级等培训提升

(五)精心组织教学比赛,搭建成长展示平台

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创新创业等比赛,组织教师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公开课、磨课等活动,助力教师业务成长。以市名师、教学能手等教学名师为核心,配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建教学能力比赛团队,通过专题培训、研讨规程,精磨课堂和教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本学期,组织校级教学能力比赛,选拔8-9支教学团队参加威海市教学能力大赛争取2-3支教学团队获得省赛参赛资格。

 六)强化教师企业实践,提升“双师”素养

积极落实《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文件精神,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本学期,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家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开展产学研训一体化岗位实践。利用暑期,安排新入职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参与研发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和学生实习管理等。实践中要主动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双师”素养。

七、加强课题研究,培育标志成果

   (一)完善课题研究机制,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修订《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科研管理办法》,建立课题逐级推荐机制,完善选题征集、课题遴选、课题推进管理和成果应用等规范。做好2023年度12项校级课题结题工作,2024年校级课题申报工作,做好省市课题推荐遴选工作,争取立项市级课题3-4项,省级课题和教改项目2-4项,国家级课题1-2项。

(二)启动首届教学成果评选,遴选重点成果培育

启动教学成果培育计划,在校内开展校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为申报威海市、山东省、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做全方位准备,遴选重点成果立项培育。

八、聚焦职教高考,精准辅导争取新突破

开展高考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提升高考备考水平。做好春季高考班级的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认真研究考纲和新的高考政策变化,加强教研组集备活动管理,细化课堂教学,将课本知识转化成题目,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各级教研活动时间,组织高考辅导老师与市外成绩好的学校交流,取长补短,力争2024年高考本科达线率新突破。

、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威海智慧教育平台等,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打造教育教学新形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化平台课程资源和数据的应用水平,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本学期,继续推进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深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数字素养。

十、落实教材管理办法,做好教材征订与发放

严格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修订我校《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我校教材的编写要求,开展教材征订工作和教材招标工作,杜绝教育部用书目录以外的非国规教材进入课堂,持续完善教材征订和选用,按时发放教材,确保教材开学前到位,重点开发《模拟导游》《现代物流综合实训作业》《服装活页教材》等教材。

十一、启动阅读工程,创建书香校园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教育厅等9部门印发的《山东省促进青少年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深入,提高广大师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2024年学校将启动创建书香校园申报工作,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建立健全学生阅读激励机制,营造校内外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打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