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2371000494460655E/2024-01016 内容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威海一中 公开日期: 2024-02-12

威海一中专项发展规划(体育)

文章来源:威海一中
时间: 2024-02-12 10:24
点击次数:

威海一中体育发展三年规划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按照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及《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要求,结合学校体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发展基础与当前形势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总体向好,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教育综合改革相协调的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基本形成,青少年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得到激发和培养,身心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学校体育工作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但体育真正的育人价值没有得到全部体现。对标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最新要求,对照社会各方面对学校体育在进一步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期待,特别是在如何围绕学生体质增强、体育素养水平提升和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等目标,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等方面,仍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强化“五育”融合、进一步健全完善教会、勤练、常赛为一体的工作体系,通过体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体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三、发展目标

发挥体育育体、育智、育心的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统筹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025年,建成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制度完善、动力充沛、运行健康、发展持续并具有一中特色的学校体育治理体系。

ü 一是学生体育素养发展、评价及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育人导向进一步树立,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每人学会至少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ü 二是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优良率达75%以上,学生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

ü 三是教学、训练及竞赛体系更加完善,学校体育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各年级衔接有序、资源有机整合、课内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得到更充分满足。


四、体质健康促进体系建构

1 体质健康促进治理路径

一是体育课程体系构建。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框架,最终指向全面发展的人。将体育素养融入学科课程体系,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发展的诉求之上。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对知识的整合和创新。

在国家课程方面依据课程标准,推进一体化知识体系建设,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从专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基础体能、专项技术等,确保不同年级教学内容的延续和衔接,构建学校15421体育课程体系:设计包括必修和选修在内共12个教学模块,精选5个运动项目(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落实2(篮球、足球)常规体育赛事活动,确保每天锻炼1.5小时。体育教学打破行政班级界限,开展选项走班教学,即依据不同年级的班级总数学生人数、男女生比例,根据专项、兴趣、水平等分类分层混合编为四个教学班,同时实现四个模块的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接受体育与健康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选择与个性发展需求。

在校本课程方面,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加强学科融合,体育与劳动、国防、心理教育相结合。体育本身就是起源劳动等身体活动,因此,开设体育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主要体现在劳动体能的塑造和劳动兴趣的培养;军训是每一位威海一中新生的第一节必修课程,不仅是对精神的洗礼,也是对意志的考验,不仅有队列军体拳练习,更有“真枪实弹”的枪械战术训练;将体育与心理、相融合,开发“心有千千结”“盲人方阵”“坐地起身”等系列体育心理校本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育当中。

二是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计划。研究表明,运动处方是实现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精准干预的“良方”。充分利用体质测试数据,精准施策。依据学生的健康信息和体质测试结果,以规定的运动频率、强度、时间、方式、总运动量以及进阶,形成目的明确、系统性、个体化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的运动指导方案。

2021年体质测试数据(表1-3)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在体质测试各个项目中,“及格”等级所占的比例最大,我校学生的体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体育课体能练习环节可根据学生各项体质测试结果,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内容。

1  体质测试汇总

 

 

2  体质测试汇总

 

3 体质测试总评


人数

总分等级



不及格

及格

良好

优秀

高一

1187(男613,女574

17

724

371

75

高二

1119(男574,女545

8

895

188

28

高三

1079(男465,女614

9

869

188

13

此外,为提高部分体质较差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开设体育第二课堂“体质健康提高班”

课次

主要内容

1

柔韧素质和耐力素质的练习;发展下肢力量的各种练习

2

耐力素质的训练、静力性柔韧素质的练习;提高下肢爆发力的练习;

3

速度耐力和动力性柔韧素质的练习;提高全身协调性的练习;

4

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的练习;提高全身协调性的练习;

5

提高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练习;提高下肢力量和上肢力量的练习;

6

速度耐力素质的练习;腹肌和下肢力量的练习;

7

柔韧素质和耐力素质的练习;发展下肢力量的各种练习;

8

提高下肢力量和上肢力量的练习;提高心肺功能的练习;

9

速度耐力和动力性柔韧素质的练习;提高全身协调性的练习;腹部训练

10

肌肉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练习;提高全身协调性的练习;腹部训练.

11

提高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练习;提高下肢力量和上肢力量的练习;

12

耐力素质的练习;腹肌和上下肢力量的练习;

13

有氧耐力、柔韧练习与腰腹力量;

14

柔韧练习、下肢力量、跳跃练习;

15

柔韧练习、上肢力量、握力、立定跳远等;

 

三是校园竞赛体系构建。“学校体育改革要围绕教、练、赛来推进,赛就是组织开展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无赛不成体育”。要想实现学校体育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高级育人目标,在运动中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意志,就必须让学生参与经常性的体育竞赛,这既是维持运动习惯、享受运动乐趣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团队合作、遵守规则、尊重对手、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必由之路。

此外,利用一个或多个学习日开展的主题性体育活动——运动会、体育节或体育周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从比赛的“参与面”和“知识面”着手改变形式,既要设置一定的竞技体育项目比赛,以适应学生的爱好与特长的发展,也要设置一些大众化体育比赛项目,充分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在组织此类活动时,还可以把竞赛、表演、游戏等形式结合起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学校引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培养体系。深化体教融合,学校领导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把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和政策措施。

(二)强化投入保障。将体育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财政预算,保障学校体育评价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建设、赛事活动开展、师资队伍培训及场地设施改建等工作需要。健全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强化健康及安全教育,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

(三)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及时做好先进经验总结工作,加大对赛事、优秀个人及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力度。强化青少年体育精神培育,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内宣传栏、班级电子班牌、广播等渠道,普及项目运动知识、传播体育文化。增进家校互动、社区联动,加强社会宣传,营造社会各方面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