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学校概况 > 基本情况
索引号: 12371000494506289N/2023-00533 内容分类: 基本情况
发布机构: 威海四中 公开日期: 2023-08-22

威海市第四中学基本情况简介

文章来源:威海四中
时间: 2023-08-22 13:33
点击次数:

威海市第四中学基本简介

办学性质

全日制公办教育机构

主管部门

威海市教育局

办学地点

临港区台州路275

联系方式

党总支书记办公电话:7171001

校长办公电话:7171066
政工副校长办公电话:7171006

总务副校长办公电话:7171003

业务副校长办公电话:7171002
党政办公室办公电话:7171012
教研中心办公电话:7171004
学生中心办公电话:7171007
安全保障中心办公电话:7171009

办学规模

    威海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960年。 现有教学班39个,在编在岗教师164人,学生1903人。

办学条件

    威海市第四中学是一所现代化、高标准、寄宿制的公立高中。学校占地136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有综合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学生公寓、多功能餐厅、体育馆、教师公寓楼;设有语音、微机、仪器器材等专用教室28个,学校的实验仪器、各种器材配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图书室藏书量达6万余册,2016年新建成新华书店四中分店。    

办学特色

威海四中是一所以生为本的学校。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多元育人”的课程理念,培育“有担当、会学习、善运动、爱生活”的幸福学子。学校制定了立德树人、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德育放在首位,不断拓展全员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和学科育人,提高学生品德。倡导多元教育、人人成才,通过生涯规划、校本课程、选课走班、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兴趣特长,实现多途径、个性化发展。面对高考途径多样化,积极引领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学校公开招选社会优质培训机构进入学校免费教授棒垒球、足球、音乐、美术、文管、模特等专业课程,并与高校对接,利用高校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生活质量,解决吃住行,提升精气神。由家长、学生与教师组成食堂膳食委员会,对学校食堂服务情况进行监管;加强冬季供暖保障,提升维修服务质量;协调家委会与公交公司沟通,为学生开通班车,解决学生乘车难的问题。

威海四中是一所师资雄厚的学校。学校坚持边使用、边培养,不断挖潜、提升教师水平,逐步打造教师专业化成长模式。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学习优质资源和先进理念,通过校内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积极组织由威海市名家工作室开展的学科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逐步将学校打造成威海教研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学校选派老师参加校内、校外各类培训,举行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组织进行学科沙龙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公开课和优质课比赛,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致力于打造精品的班主任队伍、精品的教师队伍,增加包含班主任在内的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切实做好团队的领路人;坚持不落下任何一个老师,强化以老带新和增加青年教师出头露面的机会,让所有教师都能快速成长为学科专家。

威海四中是一所教学突出的学校。通过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以多元化培养方式帮助学生挖掘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特长地发展,实现人才竞相迸发。学校鼓励特长发展找出路,形成以“基础类课程”为主体,以“拓展类课程”“特需类课程”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生课程体系,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2020年,学校顺利通过威海市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申报,确立以棒垒球为引擎,以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为两翼的发展目标,加快了我校从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的步伐。近年来,学校棒垒球队先后荣获山东省棒球锦标赛第1名(蝉联)、山东省垒球锦标赛第1名的优异成绩。2022年,学校棒球队、垒球队作为主力代表威海市在第二十五届省运会中夺得棒、垒球双冠;男子足球也连续多年位居威海市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前3名。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推出的“阳光体育课程”,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目标,在节奏跑操和体能操的基础上分年级、分阶段的进行体质素养选项教学推动,切实提升全校学生身体素养。针对体育特长生,学校为三个级部的体育生单独设班,同时基于体育高考和学情现状,精心设计了特色的文化课程和体育训练课程,用课程推动学生的多元成长。学校高考本科上线率逐年攀升。

威海四中是一所融合发展的学校。在高校资源方面,加强与山东体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威海)等高校在深化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提升育人效果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目前已经与山东大学(威海)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山东大学(威海)体育与健康联合育人基地。学校联合山东交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协同办学,同时加快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扎实开展普职融通工作,帮助学生通过春季高考升入本科院校。在社会资源方面,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政府支持等方式,在“市队校办”政策的扶持下加强对足球、棒垒球等特色的课程的深度开发和推动。在家校共育方面,学校经常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生活动,了解学校常规管理;积极搭建信息平台,促进沟通交流;分层次、分类举行家长讲堂,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规范家委会建设,发挥家长代表模范带头作用,架好家校沟通桥梁。

师资水平

    学校现有高级教师53名,占教师总数的32%;硕士研究生28人,占教师总数的17%;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高校毕业教师13人。

荣誉奖励

    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国棒垒球传统学校”“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山东省国防知识竞赛先进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威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威海市首批健康学校”“威海市级文明校园”“威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威海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关心国防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消防科普教育先进单位”“威海市十三五教科研先进单位”“威海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学校原名文登市第十一中学原是一处县属初级中学,1969年改为公社属高级中学,1989年成为一所国办县属高级中学。2008年秋,根据威海市政府区域规划,文登十一中由文登教育局上划为威海教育局。2009年3月,经威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认定,文登市第十一中学正式更名为威海市第四中学,2011年9月迁入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州路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