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2371000495184234D/2022-01411 内容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威海三中 公开日期: 2022-09-28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威海三中
时间: 2022-09-28 18:26
点击次数: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校惠美文化为引领,以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为抓手,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着眼学生终身发展,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现特申请将美育课程基地建设作为第二批市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试点项目。

一、美育课程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学校美育课程基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适宜的发展”办学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使美育课程建设成为滋养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精神平台,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课程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二)全员性原则。健全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加强分类指导,美育为特色整体推进学校发展。

(三)实效性原则。整合美育资源,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机制,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三、美育课程基地建设目标

(一)优化学校美育资源配置全面开齐开足美育课程

(二)完善管理机制,健全评价体系,使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

(三)2023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美育体系。

四、美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

(一)基础设施建设

校计划在实验楼原有美育设施的基础上加以整修,并对学校商品房进行改建,计划建设成声乐教室(1个)、合唱教室(1个)、钢琴教室(1个)、古筝教室(1个)、器乐排练教室(1个)、舞蹈教室(1个)、影视戏剧表演教室(1个)、播音主持教室(1个)、形体训练室(1个)、美术教室(4个)、书法教室(1个)。

(二)美育机制建设

1、成立学校艺术教育中心,研究制定学校美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强和改进美育措施,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立美育教师工作室,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整合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建立“手拉手”帮扶机制以基地为纽带促进校联合育人的有效对接,实施个性化教育教学系统性培养。

(三)课程体系建设

1、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科目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

2、开设多样化校本美育课程,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主要包括声乐器乐、美术、书法、舞蹈、影视戏剧表演、播音主持、服装表演航空服务艺术等。

3、明确各学段美育课程目标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

4、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丰富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四)特长培养体系建设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的宗旨是“发掘潜质、培养能力、彰显个性、主动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注重学生艺术特长的培养与发展,建立和打造“兴趣培养——能力提升——专业训练——高校深造”的特长培养模式。

五、美育课程基地建设进度

(一)第一阶段202010-20215

对实验楼部分楼层、校外商品房进行改造,开设音乐、舞蹈、美术特长学生艺术基本功练习课程组织优秀作品鉴赏开展系列作品展示活动。

(二)阶段:20215-202111

对美育功能教室内部进行装修,开设声乐器乐、美术、书法、舞蹈、影视戏剧表演、播音主持、服装表演航空服务艺术课程,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美育课程,实行选课走班;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邀请专家进行指导。

(三)阶段:202111-2022年10月

美育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各功能教室全部投入使用大力开展群众性美育活动与社会艺术团体联合育人高层次作品创作与展示。

六、效能分析和预期效果

(一)推进多元发展。立足学校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整合校内外美育资源,推进学校多元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求,打造优秀的美育课程团队。
  (二)开齐开足课程。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丰富课程内容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确定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方向,着力打造我校美育特色,培育新的教育教学长点。
  (三)促进特长发展。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

(四)深化教育改革。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加强学生艺术团建设建立面向全体学生常态化艺术展演机制,大力开展群体性展示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五)加快创新发展。培育美育优秀教学成果和教学名师,开发一批美育课程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

七、美育课程基地目前建设情况

(一)硬件设施情况

我校现有艺术综合活动场地建筑面积1184平方米,其中社团舞蹈室2个,配有电视、音响设备;社团合唱室1个,配有钢琴、音响设备和灯光设备;社团钢琴室3个,各配有一架电钢琴;社团美术室四个,剪纸室、素描室、心理画室和山水画室各一个。

(二)教师团队情况

1、我校9名音乐、美术专任教师,分别是王丽丽、董淑娟、王树妮、钟霞、张祖明、于瀚淇、林芊芊、华丹、车晓丹其中7本科学历,2人为研究生学历。

2、每位专任教师善于研究、勤于思考,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校本课、社团活动培养了大批的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在学校的艺术类高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教师多人次被评为威海市学校艺术工作先进个人市直优秀工作者等称号,优质课获得省级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人次;优秀课例获得市级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王丽丽老师多次代表威海市参加全国性团体合唱比赛,获得国家级团体混声金奖王树妮、钟霞老师在威海市组织的中小学师生现场书画大赛中多次带领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并在教师组书法中多次获奖。

(三)校外专家团队情况

1、学校在艺术方面发展鲁美、南航等高校专家有着固定的联系,与知名校友也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对课程基地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将在项目的顶层设计、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2、校与曲阜师范大学合作,多次邀请张建平教授来学校进行指导,让学生与大师面对面交流。

(四)特长学生培养情况

1、第一学期

1)艺术类特长生按专业组建班级,以文化学习为主,注重文化基础培养

2组建各类艺术社团,向学生介绍社团活动安排和具体要求,对社团训练情况进行跟踪把关。

3)专业教师每周布置专项作业,学生返校后对作业进行点评,每周将点评结果公示于家长群中,让家长掌握孩子专业学习情况。

4)学生周末自主进行校外专业强化训练,提升专业基础

5)举办各类艺术阶段性成果展演汇报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和学习的舞台。

2、第二学期

1)积极构建专门的艺术赏析和互动平台,深化艺术社团建设,举办“文化艺术节”,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竞赛等,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热情。

2)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召开选课走班说明会,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教学。根据往届我校学生艺术高考中92%以上学生选择了政史地组合,建议艺考学生选择政史地组合。

3、第三学期

1)依据学生的专业分类和专业培训进度,将每位特长生分配到专业教师工作室,进行校内校本培训与专业巩固。

2)开展联合育人活动,邀请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空乘、模特、播音、编导等方面的专家来校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3)对于文化高考有困难的学生,分别在当年9月和期末市统考后进行两次特长类发动与分流,进行艺术类专业方向选择。

4、第四学期

1)根据情况调整特长类班级的文化课程结构,不断强化专业的培训力度与难度。

2)特长类考生在以高考分数60%为得分目标的授课难度下,完成一轮复习内容的60%-70%。

3)学期结束后,鼓励特长生外出进行专业强化培训。

4)召开全体特长生家长会,签订特长生外出专业学习协议,提前告知家长外出学习期间学校工作具体安排,做到统一管理。

5、第五学期

1)指导特长生外出培训及考试。

2)学生外出专业学习期间,级部领导和班主任每月一次到专业培养基地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考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3)联考结束后,组织提前返校的特长生独立成班,根据学情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4)对第二批参加校考返回的学生单独成班,召开特长班任课教师会议,协调两批次返回的特长生文化教学工作,进行精简版的三个轮次复习,提升整体高考文化成绩。

5)做好返校后特长生的高考冲刺思想动员工作,让每名学生返回后能够快速收心,全力以赴投入到高考文化学习之中。

6、第六学期

1根据学情做各科复习计划,制定好复习标准,按照计划细致落实。

2做好优质生的指导工作,在专业课达到260分数以上的学生,文化课分数要保证过400分,力争冲击名校。

3)临界生的补偏工作低坡度,高质量,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心理疏导工作。

4)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激励教育、感恩教育、应试技巧教育等等,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态进行复习。

5)收集高考政策和志愿填报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指导,切实做好填报志愿工作。

(五)近几年艺术类特长教育成绩显著

1、校自2005年开始创设美术类高考教育,2006开始创设音乐、舞蹈、模特、编导、播音主持等特色高考教育课程。2012,每年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模特、播音等类别参加高考的学生达到120人以上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2、通过艺术类达到高考本科分数线的学生占校高考上线率的比重逐年上升近四年艺术类特长本科上线人数分别为171人、180人、161人、155人。其中18年19年高考分别23名学生考入中央美院2020年有12位同学被双一流、211、985大学录取。

3、艺术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美育特色育人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八、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对美育教育的深度研究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成立美育教育研究”,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和培训,提升专业素养,打造艺术类“名师工作室”,加大系统研究和培育力量

(二)进一步加深美育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利用在原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增加书法类、影视戏剧表演类、服装表演类、播音主持类、航空服务艺术类课程模块为研究方向,并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专业教师到校执教。

(三)进一步增强美育课程基地的辐射面和影响力积极与高校和社会优质资源合作,邀请美育方面的教育教学专家和教研专家跟进指导,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特长学生家长开展艺术专业知识教育,加强艺术类特长教育的全方位辐射。

(四)进一步加大对美育教育工作的研讨、论证与宣传力度创设“请进来”“走出去”“亮起来”的机会和台,开展各种美育课程基地建设经验交流和研讨活动,举办美育成果展示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美育教育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美育课程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一)建设领导小组

 长:王建光

副组长:张玉鹏、林乐涛、袁继彪

 员:董建明、段蓝琪、刘增升、王韶海、张志见、梁俊杰、张祖明、李纪彬

 责:负责对学校课程基地建设进行决策和部署,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规划和工作管理制度,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二)课程实施小组

 长:张玉鹏

副组长:段蓝琪

 员:张志见、张祖明、李纪彬

 责:构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校本课程模式,组织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指导课程基地建设的教学和教研活动,落实课程实施时间,对课程基地建设情况实施测评

(三)经费保障小组

 长:林乐涛

 员:王韶海、晓珍

 责: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加强审计监督。

(四)基地建设小组

 长:林乐涛

副组长:段蓝琪、王韶海、张祖明

 员:王丽丽、王树妮、钟玲霞、车晓丹、林芊芊、华丹、于

 责:负责美育课程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组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育教学环境,合理构建艺术教育中心的场地设施,营造健康、和谐的美育文化,对课程基地建设实施工作进行分析、鉴定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