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00495184234D/2024-01342 | 内容分类: | 教学信息 |
发布机构: | 威海三中 | 公开日期: | 2024-05-20 |
一、2023-2024第二学期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方面
一是拔尖培优处于打磨阶段,且是动态发展的,需要建立科学、公正、全面的评价体系,以评估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这需要我们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并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二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新“三环四步四维”教学模式仍需继续深化,尤其是在年轻教师中要强化培训落实,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打磨。
三是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仍然有待提升。
(二)常规落实粗糙
1.教材钻研不透彻,缺乏深度,不能体现对教学重难点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2.设计教学过程简单化,设计的教案大部分是直线型的,一问一答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大,对新“三四四”的备课还需要深度钻研。
3.个别教师教学反思缺乏深度,形式大于资料,不能发现并反思课堂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寥寥数语总结一下课堂教学情景,对下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没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4.听课存在只听不评现象。
5.个别备课和作业批改仍存在大量粘贴现象或提交往年教案等现象
(三)学科带头人工作滞后
学科带头人工作时效性不大,建议改为高二备课组长为学科召集人,承担学科带头人工作,开展学科沙龙、学科研讨等工作,提高学科工作效率。
2024--2025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逐步优化拔尖培优计划的教学体系
预期目标:拔尖培优计划深度推进,提升分层分类教学质量
措施:
1.级部、班级、学科组、导师分别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并实施“拔尖计划”和“优培计划”,注重过程化管理,定时总结,调整教学策略。
2.教科研组织开展相关校级微课题研究,提供教学研究支持,通过学科沙龙、备课组长会等活动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分析工作推进成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优化工作举措。
3.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以评估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计划利用钉钉“文档”功能中的“班级成绩管理”“年级成绩管理”功能,进行数字化、过程化、智能化动态管理。
4.继续强化常规,开展分层教学“树标”“达标”活动,规范质量检测,强化课堂和作业管理,落实三线三标,确保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继续打磨高效课堂
预期目标:继续打磨新“三四四”高效课堂模式,提升课堂时效性。
1.依托公开课、骨干教师树标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课例有组织、分层次、分重点开展听评课,分别细化新课标目标分解、评价落实,教学模式等内容。不断打磨精品课,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学科课堂基本要求。
2.各学科根据往年优课录课名单,结合优质课反馈和优质课堂惠美论坛,提前优化优课,12月份前上传校级一师一优课的课例内容,为3月份优课录制做准备。
3.强化学科组集体备课对课堂环节、细节的落实,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深化教学内容,甚至可以说课演示,为青年教师提升课堂效率搭建梯台。
4.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加强课堂监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控制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班级强化课堂纪律意识,级部加大课堂巡视力度。
5.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协同培优拔尖、学生发展档案、综评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全面评价,以此来激励学生自我改进,自我提升。
三、深化大单元教学
预期目标:提升大单元教学的实操性,提升教师科研意识
措施:
1.注重课程纲要的编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整体教学内容的分类(主题、单元、项目),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方面。
2.继续规范大单元教学的规范性,落实单元教学设计模板,强化课时“三环四步”的设计优化,为青年教师成长和骨干教师提升铺好道路。
每学科依托山东省优秀课程设计活动、优秀电子教案活动,结合学校集体备课记录单,理清课程纲要、优化单元设计、课时设计。9月底提交第一单元(模块)学科单元设计,其他单元以此为蓝本,简写。
3.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价为课题研究,督促教师们寻找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各学科设立微课题,10月底提交课题方向,学期听评课重点围绕微课题开展学科研讨和备课、听评课,促进单元教学的规范化、精细化。(作为优秀备课组评选条件之一)
4.注重学科沙龙,每学科尤其是高三教师必须深入研究高考试题,明确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整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每月至少三个学科开展沙龙,发送沙龙通知单、总结、过程性材料内容。
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提交本月集体备课记录单
四、持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预期目标:1.提升教师信息化教研意识
2.开展青蓝提携工程,提高青年教师教研能力。
措施:
1.灵活使用交互式电子屏辅助教学;同时,仍要强化课堂板书的书写,保障课堂教学留痕
2.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虚拟实验室和学科网等网络资源。研究使用“钉钉”中与教学管理有关的免费程序,实行数字化管理。
3.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和教学专业知识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根据市局“同读大学一本书”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选择1本自己喜欢的书或一本新时期教育理论书籍或同读大学一本书作为案头书精读、细读。组织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笔记展示活动。
4.注重新教师培养,开展2024-2025年度青蓝提携活动。
(1)利用教师节开展新学年青蓝工程。
青年教师所在级部的领导对其实行“ 跟踪式”的听评课,每周听课节数不得少于1节。级部教学主任要加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反馈,及时发现青年教师在执行教学规范和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10月开展教学骨干树标活动,为青年教师提高学习的机会。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公开教学、观摩教学活动,快速提高青年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洞察学生的能力及应变能力,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现教学能力的平台。
(3)11月中上旬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为他们创造展示、提升自我的机会,听后集体评议,提出合理改进意见,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
9月组内公开课(各级部分别开展级部组内公开课,教室、录播教室均可,调节上课时间,保障组内教师可听可评,保障公开课的有效性)。
10月中旬骨干教师树标课,11月上旬青年教师汇报课。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不足3年,含3年;没有经过完整的2轮高中教学;不足35周岁)
骨干教师(级部组内公开课表现优秀的教师)
5.注重高三一轮复习研讨培训的反馈及落实,高三学科组要根据培训要点结合高三督导检查提交落实实施策略。
四、科研探索不断深化
目标:增强教师教研科研积极性,提升教研科研水平。
1.完成现有课题的结题工作
2.日常关注课堂教学、学生能力培养、教育评价的问题研讨探究,有意识地开展微课题研究。
3.12月中旬前每位教师提交一份校级优课教学案例(教案+课件+视频),上传智慧教育云平台,计入学期常规考核。
4.教育学会会员积极参与学会论文撰写、投稿,发表教育感悟。
五、强化美术学科基地课程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争创省级学科基地
1.9月中旬前完成学科基地校本编写的审核和修正,形成完整系统的校本教材。
2.系统规划美术学科基地的核心理念和文化要素,力求9月底形成文字材料。
3.9月份有序开展美育课程,尤其注重非遗文化课程的课堂材料整合。对接红色东南乡,落实非遗文化专家课程的课堂实践体验课程、讲座课程等,有序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
4.优化“三多”评价,落实美育学生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化评价的材料积累。
5.结合兄弟学校的省级基地申报书,查漏补缺,10月初形成我校申报材料初稿
六、继续注重常规教学的检查督导
预期目标:1.提高日常听评课、集体备课指导和检查、日常备课检查对教学的督导
2.加强模块考试学科教学质量监管
措施:1.继续加强常规检查督导,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最终形成各备课组常规检查分数。
(1)定期检查:各级部备课组长和级部主任组成级部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小组,定于10月底和12月底各进行一次检查,量化打分,最终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及格等次(具体见常规检查规定要求);
集中评审,教科研处组织专家评审,将备课常规随机翻至某一页,其对应的单元和课时设计即代表本学期个人常规,根据标准共同量化打分。
(2)不定期抽查:不定期抽查分三种形式。
①级部抽选个别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②学校教学领导在随堂听课的时候,对上课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
③教科研不定时抽查学科组常规。
2.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监管,落实“讲、练、考”一致性原则。
(1)单月检测、模块考试各学科根据教学内容,精选试题,对接三线三标,试卷中要标注难度等级,提交级部审核,级部打包交教科研存档。
(2)考后5天以级部为单位提交级部、学科组、个人考试分析,尤其是个人教学成绩相差5分以上的教师和级部弱势学科组需要单独提交考后分析说明,重点针对后期教学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
3.加强集体备课的督导检查。每周不定时抽查2—3次集体备课,纳入年度备课组考核。弱势学科集体备课级部教学主任每月至少参与一次。
级部务必保证每学科集体备课为半天(开学初各级部提交标准课表和集体备课时间表,若临时变化,请提前通知教科研),检查结果以教科研检查时间为准,严禁迟到早退,流于形式。